当前市场特定蛋白仪常见问题分析 以及新一代特定蛋白仪BA400应用
一、全自动特定蛋白仪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检测速度慢
统计了几款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试速度最慢60测试/小时,大多数检测速度在100-220之间,只有一款速度最快为400测试/小时。
从当前三级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血液特定蛋白的检测工作量还是尿液特定蛋白的标本量,200左右的检测速度远远达不到要求,且大多操作和维护繁琐,加重了检验科老师的工作量。所以,市场迫切需要像400测速,甚至800测速或者特定蛋白工作流水线的产品。
问题二:光学系统
小编经过大多数医院老师沟通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师上班时,特定蛋白仪标本做的好好的,仪器就突然就报警,“滴~滴~”,一看界面:“灯泡指示灯一闪一闪”。需要更换灯泡了,这个时候要花费时间也会影响标本出结果时间。
据市场调查,现存市面上的灯泡有四种材质:二极管、激光、卤素灯、冷光源。平均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3个月左右需要更换一次。而特定蛋白仪一般都采用免疫比浊的试剂盒。此种方法学,光源检测的角度将直接决定仪器得检测方法学:散射比浊和透射比浊。
1、散射比浊法:在光源的光路方向(5°-96°)角的方向上测量透射光强度和被检测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方法。
2、透射比浊法:在光源的光路方向(0°)测量透射光强度和被检测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方法。
3、免疫比浊法: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
问题三:反应杯通量小
目前市场的特定蛋白分析仪有两种反应杯,一种是一次性反应杯,用完就丢。优点是不存在交叉污染,缺点是成本不可控,不环保。另一种是可清洗反应杯,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成本可控并且环保。缺点是需要专业的清洗系统才能清洗干净。目前国际知名品牌西门子BNII使用的是60个可冲洗的反应杯。而贝克曼的特定蛋白仪Immage800使用的是39个半永久性反应杯。设想:那可否生产环保又有足够数量的反应杯呢?
问题四:钩状效应检测
钩状效应(HOOK效应):在免疫检测(immunoassay)中一定的抗体浓度内,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导致假阴性的现象,其中抗体过量叫做前带效应;抗原过量叫做后带效应。
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无论在一定量的抗体中加入不同量的抗原或在一定量的抗原中加入不同量的抗体, 均可发现只有在两者分子比例合适时才出现最强的抗原-抗体反应。
1、特定蛋白分析仪出现的钩状效应其实与生化仪出现的“底物耗尽”相似,都是在分析的抗原浓度很高情况下仪器测出来反而是个低值。
2、但是生化仪在遇到‘底物耗尽’时会有报警提示,检测人员通过查看反应曲线可以迅速鉴别。
3、而特定蛋白仪一般没有数据报告,除了对样本稀释前后的结果对比以及结合临床其他症状进行判读外,不能直接判读出钩状效应的发生,因此更为隐蔽,对临床诊疗的潜在危害也比较大。
二、新一代特定蛋白仪的技术升级
新技术突破汇总:
1、时速400测试/小时, 同类产品中,是全球速度最快的特定蛋白仪。
2、全球专利光学系统,专为免疫比浊的检测设计、散射+透射一体,双光路检测。采用西班牙BioSystems公司的全球专利光学系统(专利号:ZL 2010 8 00 17510.X),
3、多波长高功率固态冷光源技术,每个波长(340-900nm总共8个波长)基于一个LED,比传统光源更稳定,强度更高,极大提升检测灵敏度。
4、LED技术光学系统,使用寿命长达10万小时,相当于10年,避免传统灯泡衰减及更换灯泡对检测带来的影响。可全天候24小时待机,真正实现即时检测。
5、2个试剂操作臂+1个样品操作臂
6、样品臂精确吸样量:2μl-40μl
7、试剂探针预加热
8、自动检测液面
9、垂直碰撞保护
10、取样臂具备凝块检测功能
11、低维护率、高精度陶瓷柱加样泵
12、800万次(5年)持久耐用
13、试剂线性宽。
14、避免传统一次性反应杯,采用甲基丙烯酸酯制作成全新可重复使用的120个杯组成反应盘,安全无污染。
15、干式孵育,37℃恒温。最短时间,最佳搅拌效果
16、冲洗水加热至37℃并保温,不干扰反应盘温度
17、同类机型三甲医院项目结果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