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可以居家自测吗?——2022科普散文大赛
今年3月,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向全社会推广“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筛查特定人群,“早发现”感染者。之前,普通百姓已体验过多种居家检测产品,最常见是验孕棒(妊娠试验)、血糖试纸等。医学上,这类居家或诊所急诊室使用的检测试剂或设备叫作“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也称床边检验(bedside testing),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专家多次论证后,起了学名“现场快速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 POCT),就是常说的POCT。
有些人可能因为疾病或治疗需要,医生经常要求检查凝血功能。那么,检验科医生的问题来了,凝血功能有没POCT呢?我们分解问题,娓娓道来。
什么是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是使血液由流动变成不能流动凝胶状态的过程。当血管受到损伤,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机体有能力使血液凝固,阻止血液流出,这个有序而复杂的生理过程包含了凝血因子、凝血酶、纤维蛋白等多种成分参与,这个减损的能力就是凝血功能。具体检测项目有四个: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此外,有两个特殊项目用于辅助疾病诊断及分型:D-二聚体(DDI)和纤溶酶原活性。
哪些情况需要经常做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过程中各种参与成分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或功能(亢进或减弱)发生改变,表现为血栓形成、自发性出血、损伤后过度出血或出血不止,这些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中风、外周血管疾病等血栓性疾病,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导致凝血障碍的血友病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这些疾病的诊断和分型需要凝血功能检查。抗凝剂作为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后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药过程需监测 凝血功能;此外,凝血功能检查也是手术前必查项目,为防止患者出血不止,术前需确认无凝血功能障碍。医院急诊部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一些牙科、医学美容专科医疗机构,由于涉及有创伤的操作可能出血,也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筛查。
凝血功能都有哪些床边检查产品?
凝血功能的检测技术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初期手工法、电流法、双磁路磁珠法、光学浊度法和光电磁珠法。工作原理主要为: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目前医院检验科使用的凝血仪以进口的大型自动化流水线为主,主要是日本希森美康(Sysmex)、法国思塔高(Stago),沃芬三家企业的产品,国内产品以迈瑞、赛科希德、太阳、普施康为代表,产品性能迅速提升。床边检查产品必须便携、方便操作且准确率高,如普施康的便携式小凝血分析仪MC100,检测通量6人份/片,每小时凝血功能四项检测超过24份标本,适合急诊部、社区医院等的检测需求。
可以居家自己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提升,服用抗凝药物的人越来越多,提升了血栓性疾病检测和抗凝药物监测需求。目前,便携式小凝血分析仪面市不久,但是以小型医疗机构使用而设计,非居家使用产品。凝血功能检查需柠檬酸钠抗凝试管静脉采血,每次检测需2毫升血液,且要求采集血液的体积要准确,跟试管内的抗凝剂的量严格匹配,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未经专业培训的患者居家恐难做到。此外,凝血功能检查结果需医生解读,因此,暂不推荐居家自行检测凝血功能。有需求的患者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