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微生物:尘埃里也能开出花儿

作者:庄鸿鑫 南方医科大学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3-15 点击数量:0

在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一场可怕的“黑死病”席卷欧洲,夺走了2500万条生命,几乎占整个欧洲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城市里杳无人迹,田野里一片荒凉,到处弥漫着一种“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的凄凉景象。当时的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找着传染病的病因,却最终一无所获。直到1676 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微生物,才揭开了人类与传染病战斗的序章。


微生物,体积微小,直径需以微米计算,用苏轼《赤壁赋》中的“渺沧海之一粟”来形容它的大小甚为贴切,就如同茫茫浮世里的一粒尘埃。但它却是无处不在的,沙漠雪原、江河湖海、南北两极、温泉火山……都能寻觅到它的踪影。微生物虽小却小而不弱,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活都休戚相关:它既有温柔的一面,可以维持机体肠道稳态,可以发酵面包美酒,充当肥料;它也有凶狠的一面,危害人体健康,轻则脓肿发热,重则如《瘟疫论》所述:“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足见其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当微生物危害到人体健康的时候,检验工作者对它们的精准判断,对于临床医生的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当我们接收到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时候,大致分三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即:一染二观三药敏。


一染指的是将样本涂在玻片上再进行染色,根据每个细菌细胞壁成分的不同,常采用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对于新生隐球菌来说,我们需要用墨汁负染法对其进行染色。染色就如同给细菌“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让它们变得更加鲜艳灵动起来。革兰阳性菌“穿上”靓丽的紫衣,革兰阴性菌则“穿上”喜庆的大红袍,分枝杆菌属的细菌抗酸染色阳性,也“钟爱”喜庆的大红袍加身,把自己“打扮”得鲜艳夺目;非分枝杆菌属的细菌抗酸染色阴性,“性子沉稳”的他们,喜爱犹如宽广的大海般的湛蓝色……正是如此,检验工作者们能将他们区分开来。(见图1)


1.jpg

 图1 不同微生物染色方法


二观指的是在显微镜下对涂片进行镜检以及在不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的形态。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世界可谓千姿百态:你看那葡萄球菌,像是一串串令人垂涎欲滴的紫色葡萄,仿佛轻轻咬开它,就能看到滋蜜甜香的果肉;再看那白色念珠菌的假菌丝和孢子,一个个孢子俏立在假菌丝枝头,或躺或立,像一口口倒悬的金钟,又有如水墨画中腊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的绰约身姿;再看那新生隐球菌,在浓厚的墨汁背景下,其透明的宽厚荚膜如同一层厚厚的铠甲,把圆形的菌体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好似漆黑苍穹中的圆月一般,晶莹剔透。(见图2)


2.jpg

图2 不同细菌真菌的镜下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隐球菌及白色念珠菌


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更是绰约多姿、各有千秋,一个个尘埃般大小的细菌真菌,落在巴掌大的琼脂平板上,如同农耕时播撒在肥沃土壤中的种子,发芽、抽条、扬花、挂果,竟也能开出花儿来,尽情尽性地释放自己无比绚烂的青春。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上裹着一层泛着金属光泽的绿脓素,犹如古代青铜器般庄严厚重;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呈灰白,形态如睡莲般懒懒地躺在平板上,当你用接种环轻轻挑逗它时,发现它竟能拉出丝来,总容易让人回忆起热腾腾的拔丝地瓜,用筷子夹起一块,连带着麦芽糖浆一同拉出丝来;会迁徙的变形杆菌,最不老实,本来只点一点在平板中央,结果它爬着爬着就偷偷溜到了平板边缘,在平板上留下了一圈一圈的印记,如同一滴水珠滴在光滑如镜的水面,激荡起层层涟漪;还有菌落如猫眼一般灵动水润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亦有菌落水嫩透亮,形态如像肚脐一般的肺炎链球菌……这些各具特点的菌落形态能帮助我们很快地揭开这些微生物的神秘面纱,经验丰富的检验工作者们通过自己的慧眼明察秋毫,便已在心中得出了倾向性的答案,结合生化鉴定试验,为后续的药敏鉴定及精准判断指明了方向。(见图3)


3.jpg

图3 不同细菌真菌在平板上的菌落形态(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三药敏指的是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和合适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首先,我们要调制菌液。调制菌液讲究一个合适的浓度,用棉签挑取菌落,挑少了,配制出来的就稀了;挑多了,配制出来的就浓了。新手调制菌液掌握不好度,总需要来来回回挑了又挑,溶液倒了再添,如此反复几次,方能调制出合适的菌液浓度。药敏试验常用的是MH 琼脂平板。用棉签将调制好的菌液均匀涂抹在一块晶莹剔透的MH 琼脂平板上,再用镊子将对应的药敏纸片点压于其上,培养至次日再进行观察。由于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药物梯度浓度。于是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细菌的生长被抑制,进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待检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说抑菌圈愈大,最低抑菌浓度愈小。因此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指导或纠正临床用药。


经过这一染二观三药敏,经验丰富的检验工作者们就已经摸清楚了这致病菌的“家底”,与临床医生沟通,指导临床更好地诊治疾病。若是遇到罕见的菌株,通过先进的MS 细菌鉴定质谱仪,这致病菌的神秘面纱也终将被揭开。


每一个检验工作者也是平凡而微小的,扎根在检验科这块“培养基”中,凭借自己精湛的业务能力,在显微镜下见花开花落,探秘每一份临床标本的真实“身份”。在患者看不到的角落里,每一个检验人都在认真敬业地处理着一个个临床标本,尽心尽力地为临床发出最准确的检验报告,尽情尽兴地奉献着自己绚烂多彩的青春!


我们,虽平凡,却也能在尘埃里开出最美丽的花儿!


二维码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