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认血型?——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 钟丽杨、高源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19 点击数量:0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  钟丽杨、高源

《甄嬛传》中,我们看到皇帝想通过“滴血认亲”的方式对六皇子和温太医的血缘关系进行鉴定,两者各取一滴血滴入盛水的碗中,如果两滴血能够融合就证明了亲生的关系。但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在没有其他条件干预的情况下,血型相同的个体间通常都会出现血滴融合的现象,而血型不同的血滴最终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或团块。也就是说,“滴血验亲”并不是亲子鉴定的准确方法,但可以作为血型验证的雏形。         

2b6e24c46192df39baa50673b43a47c.png

什么是血型呢?它是存在于我们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这种抗原物质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其上所携带的独特信息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脸,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红细胞,它赋予了红细胞不同的血型。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时即为A型血,存在B抗原时为B型血,同时存在A、B抗原时是AB型血,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时是O型血,其中,O型血的人在世界范围内占比最多。

3.png

 

在我们的血液中,还存在着针对血型抗原的天然抗体,它们就像是能够进行准确身份识别的警察。而我们身体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国度,每天都有不同的外来入侵者想来夺取我们国度的养分或混入其中混吃混喝。而这些警察能识别出不属于我们自身的“外来入侵者”,区别开自身与外来的抗原物质,在不攻击自身抗原的情况下清除外来抗原,来维持我们身体这个国度的平衡与稳定。

4.png

 

天然抗体的作用就是识别并与外来红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结合,引起红细胞的凝集,出现我们肉眼可见的颗粒与团块。对于A型血的人来说,他的血中存在的是抗B抗原的天然抗体,B型血的人血中存在抗A抗原的抗体,O型血中既有抗A也有抗B抗原的抗体。

6.png

古时候的“滴血认亲”不能反映准确的血缘关系,只能初步判断两者血型是否相同。那么,我们现在又是如何对血型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检测呢?其实,血型检测需要的血量是很少的,往往一两滴即可,所以我们说“‘滴血’可以认血型”。其中最简便的方法是玻片法,在一张玻璃片上的不同区域分别滴加含有抗A和抗B抗体的标准血清(商品化试剂)各1滴。

7.png

 

     再滴加待检者的红细胞悬液(将血液溶于生理盐水中)各1滴,缓慢摇动玻片1~2分钟。

8.png

 

如果该待检者为A型血,滴加抗A血清的区域就会出现红细胞的凝集颗粒,而抗B血清区域血液均匀分布无凝集。

9.png

 

如果该待检者为B型血,滴加抗B血清的区域就会出现红细胞的凝集颗粒,而抗A血清区域血液均匀分布无凝集。

10.png

 

如果该待检者为AB型血,两个区域都会出现凝集颗粒。

11.png

 当其为O型血时,两区域均无凝集现象。

12.png

 

近来微柱凝胶法与全自动血型仪的连用实现了血型检测的全程自动化,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除ABO血型系统外,极其重要的还有Rh血型系统,它主要与红细胞表面的D抗原有关,当红细胞表面存在D抗原时即为Rh阳性血,表示为Rh(+),不存在时为Rh阴性血,表示为Rh(-)。

13.png

                    

实际上,Rh(-)血型占比仅0.3%左右,是我们俗称的“熊猫血”。与ABO血型不同,Rh(-)的人血中并不存在抗D抗原的天然抗体,而是在输血、妊娠等过程中接触到Rh(+)血时产生了抗D抗原的抗体。

14.png

 

其实人体的血型系统远不止ABO和Rh,血型检测与配型对于临床的输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防止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发生溶血,我们应严格遵循“同型血相输”的原则。血源不足、情况紧急时再考虑非同型血相输,如O型血可以少量、慢速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因为O型血红细胞不含A、B抗原,可以免受接受血液者体内A、B抗体的攻击。

15.png

 

若输血不当,轻则出现发热、过敏的情况,重则引起溶血反应,大量的红细胞破裂,最终危及生命。

16.png

 

对于妊娠妇女来说,妈妈和宝宝Rh血型的检测尤为重要,如果一个Rh(-)的妈妈第一胎生出了Rh(+)的宝宝,分娩时就会有部分宝宝的血液进入妈妈体内,这时妈妈体内的免疫系统会识别D抗原,并将它当作外来入侵者,产生相应的抗体,以防此外来物再次入侵。当她再次怀孕生出一个Rh(+)的宝宝时,这些抗体就会和第二胎宝宝的D抗原结合,使得宝宝的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导致流产或早产。

17.png

近来,对于血型是否和人的性格相关,是否会影响人们患一些疾病的概率又有了不少有趣的讨论,这些说辞多没有直接的科学依据支撑,但说明人们对于血型奥秘的探索从未停止。


图片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