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血小板导致的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广东省人民医 杨玉静
【案情经过】
中午值班时,接到新生儿科医生的电话“我科3床郑某B几天内血常规中血小板时而高达118×109/L,时而又降至57×109/L,短期内血小板结果相差如此大!请问是什么原因?”接到电话后,我首先查看近期血常规PLT的室内质控,并无异常。接着查阅该小宝宝的相关信息。1个月男宝宝,因“左上腔静脉”入院。近2月来血常规血小板结果偏低并且波动性比较大,如下表所示。
首先我找到今天检测血常规标本,调出仪器结果的直方图、散点图及报警信息(如图1),此次PLT的数目为34×109/L,仪器报警信息显示血小板直方图分布异常、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聚集,见图1
我们再使用XN9000 仪器进行PLT-I、PLT-O、PLT-F模式检测血小板,数值分别为34×109/L、118×109/L、118×109/L。(如图2、3
咦,这三种方法检测PLT的结果相差就有点大了,特别是PLT-I(电阻抗法)明显偏低!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还是说都不正确呢?于是我们采用血涂片瑞氏染色,镜下观察血小板数目及其形态(如图2),结果发现血涂片中血小板并不少见,没有聚集;但大血小板非常多。
图4(血常规涂片10×40)
结合镜检,考虑是由于大/巨血小板在日常检测模式会造成假性偏低。找到原因后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并解释原因。
【体会】
在工作中,遇到结果短时间内波动大时,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首先,我们可根据红细胞及MCV等情况确认标本是患者本人无误,也可以与护士确认。
其次,在工作中重视仪器直方图分析和仪器报警信息,熟悉仪器的性能及检测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发出符合临床的报告。如本案例中,此类报警信息血小板直方图尾部上扬或者平缓的,需要考虑巨大血小板对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可能大,可用光学法(PLT-O、PLT-F)通过核酸荧光染色法(荧光强度区分红细胞),激光散射(前向散射光区分大小)多维度分析来解决此类问题,甚至用最原始的人工牛鲍氏计数来解决。
最后,重视与临床沟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检验结果是会随着治疗而变化的,我们检验人员碰到有变化的结果或者觉得可疑的时候应该主动联系临床,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发出尽可能准确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