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的职业暴露及相关对策—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 莫雯欣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21 点击数量:0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  莫雯欣

一谈到职业暴露,大家都会觉得这个词离我们的日常工作很遥远,因为在大家的心里认为只要做好了防护措施,工作时规范操作,职业暴露就不会找上门。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某实习生在微生物实验室实习时,使用加样枪操作病人标本的同时与他人谈笑风生,这样看似愉快的工作场景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该实习生聊得正起劲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身后呼唤他,他一时间忘记了自己手中的加样枪还插着枪头,猛地一转身,将身边另一位不按要求穿短袖白大褂的实习生划破了皮。被划伤的实习生一看没出血,本来还不当一回事,但按照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去查询该病人的病例时,却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一查,竟发现该病人是梅毒阳性患者。虽然后续对该受伤实习生进行了及时正确的职业暴露相关处理,但即使确认了未被感染的健康结果,相信这两名实习生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因操作不当导致职业暴露的事件还有一起,同样是在微生物实验室里,一名工作人员在使用注射器吸取完病人脑脊液标本后,盖上样本盖的时候手一滑,握在手里的注射器针头扎向了另一只手,他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向领导报告。在查询病人病例时发现该病人竟是艾滋病患者,虽然脑脊液中艾滋病病毒的含量很少不造成传播,并且他也及时进行了伤口的处理和抗病毒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遭受的不良反应以及等待健康结果的煎熬过程,想必都给这名工作人员带来了深深的伤害。但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只仅仅归咎于医务人员的操作不当吗?某研究生在牙科学习时,在开始给病人进行口腔治疗前,向病人询问相关传染病病史,病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在治疗过程中该研究生不小心伤到了自己,等他向病人说明情况并再次询问病人病史时,病人却告诉他自己是梅毒阳性患者,他一下子慌了,但也不忘及时向老师汇报并进行后续监测和青霉素治疗。所以,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不仅只来源于操作人员自身,还来源于病人的不诚实。

以上三个事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说明了其实职业暴露离我们很近。关于职业暴露,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概念,医疗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伤口,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感染相应传染病的情况。再加上检验科的工作繁杂,检验人员每天不仅会接触到大量的血液、体液、以及各种分泌物标本,还需要对这些数不清的标本进行检测前的处理和相关的检测操作。在这些过程中,如果检验人员操作时稍有不慎,就很容易造成职业暴露。并且因为检验科的工作性质,检验人员每天都会被各种含有潜在性威胁的标本包围,有时还需要与患有不明疾病的患者接触。虽然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了预防措施,但是仍然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遭遇职业暴露时,心理压力会更大,时间长了还可能会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

于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就需要我们熟悉掌握有关职业暴露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对策。除了在平日工作时需要多加注意和小心,也需要熟悉在遭遇职业暴露时的正确处理流程,这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职业暴露带来的伤害和心理压力,在确保身心健康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并且,检验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等预防接种。最后,洗手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职业危害的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所以每次工作结束后,检验人员都应该积极洗手,降低病毒感染的机率。

23-1.jpg


结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