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肝”货来啦,请注意查收—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 郑琪琪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21 点击数量:0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  郑琪琪

从新生儿必须接种的乙肝疫苗到入职体检检测“乙肝两对半”项目,相信很多人对于肝炎都并不陌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现有3.25亿人患有乙型和或丙型肝炎,而我国的感染携带率为7%,并且在2019年,乙型肝炎病毒已造成约82万人死亡,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即原发性肝癌)。截至2019年,有3040万人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而660万得到诊断的感染者在接受治疗。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到,乙肝的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但是大众对于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和预防治疗的熟知度微乎其微。因此提高大众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传播、诊断、治疗、检测的了解很有必要。 

感染乙肝病毒后,部分慢性肝炎可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然而目前仍缺乏高效的药物能够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但乙型肝炎是可以通过疫苗得到有效预防的。自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对所有新生儿实行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所有新生儿出生当月,1月,6月各接种一针。因此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得到了良好的免疫保护。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对乙肝疫苗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接种了乙肝疫苗就终生不会感染乙肝病毒,同时又对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不熟悉,从而在生活中不小心感染乙肝病毒,成为病毒携带者。为了降低因为对乙肝病毒不正确认知所造成的感染,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认识乙肝病毒吧。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乙肝病毒的结构,在HBV感染患者血液中,可见到3种不同形态与大小的HBV颗粒,(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是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镶嵌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内衣壳表面是乙肝核心抗原(HBcAg),核心内部含有DNA、DNA聚合酶和蛋白酶。 (2)小球形颗粒:是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常见的颗粒,不含HBV DNA和DNA聚合酶,无感染性。③管形颗粒(如下图)。HBV基因组属于病毒基因组中特殊的一种,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其中负链DNA含有4个可读框(ORF),编码有HBsAg, HBeAg 和HBcAg。 正是有这三个乙肝抗原抗体系统,而使乙肝病毒能够被筛查诊断[4]

1.png

 

那么HB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应该如何预防呢?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染呢?现如今发现的HBV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1)血液,血制品等传播,例如各种血制品,注射,手术,拔牙,纹身等。(2)母婴传播,包括子宫内感染,围产期感染和产后密切接触,其中围产期感染是最主要的。(3)接触传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性行为等密切接触可以传播[5]。每当我们上网搜索时会发现,很多人对于乙肝的传染途径存在误解,例如很多人担心和乙肝患者共同进餐,接吻会被传染。那么我们要在这里进行辟谣,一般这种情况下是不会传染的,除非你的口腔、消化道有破损而不能排除有通过血液感染的可能性。更有甚者担心和乙肝患者共处一室而被蚊虫叮咬后,会被传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必担心,因为目前尚未研究证明乙肝能够通过昆虫传播,因为蚊子吸血时进和出的管道是分开的,并且蚊子吸血后不会立即再次吸血,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并不能生存会被消化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点关注HBV的三种传播途径,但也不必过于害怕和歧视乙肝患者,而可以和他们正常的进行社交。

那也有人问了,如果我疑似患上HBV,并去医院做了筛查,但是检验报告单太复杂,不知道如何查看自己是否患病。别担心,下面这张图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读懂“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2.png3.png

 

我们常说的乙肝五项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为你揭开面纱。乙肝五项依次是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采用双抗体夹心法;②乙肝表面抗体(HBsAb),采用双抗原夹心法;③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采用双抗体夹心法[3];④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采用竞争抑制法;⑤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采用竞争抑制法。其中①②表示成年人感染HBV后,血液中首先会发生HBsAg,可在无症状和慢性携带者中体内持续时间长达数年[2]。抗HBs属于保护性抗体之一,若体内存在部分量,则对HBsAg有中和作用。其出现可以表示HBeAg疫苗免疫成功。③④e抗体和e抗原:HBeAg多出现于血清HBsAg阳性中,此为乙肝有传染性和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标记之一。⑤核心抗体:由于HBcAg存在于病毒核心部分以及受染的肝细胞核内,是HBV存在和复制活跃的直接指标,但是血液中量少,不易检测。在病毒感染早期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早期为lgM,,随后产生lgG型抗体[2]

在日常检测中,会出现有些患者是携带HBV病毒,但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并未检测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如今我们常用的检测HBV的方法是ELISA法,尽管其特异性、灵敏度都较高,但仍不能避免在检测中标本发生溶血或者标本采集不规范,一些试剂的质量不高,或者一些操作的失误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HBV检测存在窗口期。还有一种特殊的患者,即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在初期的时候,由于免疫反应性比较弱,身体是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的,并且做筛查也没有办法发现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因此在拿到报告单后,不能因为一次的检测而确定自己是否患了HBV,应该配合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测,例如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DNA,是一种新型的乙肝两对半检测方式,它主要是通过PCR方式对乙肝病毒进行体外扩增,并通过荧光基因标记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法相比,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操作非常简单,检测所需时间比较短,方便对检测结果的观察,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两对半检测时,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酶联检测法相近,所以检测结果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同时如果血清中存在HBV DNA是诊断感染的最直接证据。如果确诊感染后,需要加做肝功能的检测等,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但我们也不要掉以轻心,我们要知道任何的检测方法不可能达到100%准确率,我们需要做的是放平心态,积极治疗,做好预防。

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对乙肝病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的传播、检测以及报告单的解读有了自己的见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关注乙肝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懂得做好防护,尽管接种疫苗后也可能由于每个人的自身体质不同,抗体的含量也不相同[1],必要时可以再次接种疫苗,谨记不要错误地认为接种疫苗后就相安无事了,并且改掉伤害肝脏的坏习惯。

 

参考文献:

[1]韦祎.酶联免疫法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对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7):35-36+38.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19.27.018.

[2]林珊英.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8,12(06):449-451.

[3]吕世静,李会强.临床免疫学检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8:106.

[4]刘云德,楼永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23-327.

[5]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7-263.


图片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