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爱不要艾,防艾不恐艾——科普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 吴行贵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21 点击数量:0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 吴行贵

在网络上存在着许多“谈艾色变”的言论,甚至于我们能看到有HIV感染者主动曝光在社会面前,“寻求支持,拒绝歧视”的现象。我相信,大多数的歧视往往源于大众对于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

图片1.png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HIV携带者因为不存在任何临床症状,可以跟我们所有人一样正常生活。那么问题来了,他看起来那么正常,我怎么知道他会不会传染给我呢?首先,不要怕!人类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感染HIV,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这三种传播途径都跟人为因素有关,也就是说,HIV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图片2.png

 

根据中国CDC的数据显示,性传播是新发感染HIV最主要的途径。节欲、忠诚和安全套是针对阻断性传播最为重要的三大武器。研究发现,健康的性生活、固定性伴侣和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有效地控制HIV的性传播。

图片3.png

 

血液传播是HIV另一个重要传播途径,也是老百姓最恐慌的部分。只要我们避免自身开放性创伤部位直接接触感染HIV患者的血液,血液传播途径不攻自破。

母婴传播是指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胎盘、分娩过程中和哺乳期将病毒直接传染给婴儿。只要及时发现HIV的感染同时采取阻断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也就是说,诞下健康的婴儿不是梦。

图片4.png

 

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我们鼓励主动筛查,因为及早检测,利己利人,别让生命止于侥幸。

图片5.png

 

哪些人需要检测HIV呢?我国规定婚前、孕产妇、手术前、有创性检查前及献血员、输血者都要进行HIV抗体筛查。还有HIV感染症状、HIV暴露史或高度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人。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呢?主要包括男同性恋或双性恋者、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吸毒者、输入未经病毒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多性伴侣以及无保护性行为者。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去做检查呢?HIV感染,存在检测的窗口期,即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抗体或核酸的一段时期。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4-12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为1-4周。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抗体检测,建议在高危行为后4周检测抗体,大多数感染者4周可以检测到抗体。如果4周结果阴性可以等到8周或12周再检测。一般情况下,如果12周之内没有再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即可排除艾滋病感染。无论如何,既往有过高危行为,但没有做过检测的人群都应该尽快检测。

图片6.png 

当我们真正了解HIV的传播途径之后,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首先,不要怕。跟HIV携带者进行日常的接触不会被传染HIV。比如,礼貌性握手,共同用餐,共用公共设施等。当我们高度怀疑存在感染HIV的风险时,72小时内可以立刻前往附近的医疗机构服用阻断药,能够将HIV感染概率下降95%。用药后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不可以停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HIV携带者积极配合治疗,寿命可以跟咱们正常人一样。疾病可治,比疾病更难治愈的是歧视。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要爱不要艾,防艾不恐艾”。


广告.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