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大号流感?--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刘阳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新冠病毒在英国的致死率已低于流感。政府数据显示,在奥密克戎这种高传染性的毒株暴发之前,新冠病毒的死亡率约为0.2%。但目前已降至0.03%,意味着每3300名感染者中仅有1人死亡。美国CDC披露流感数据:死亡率大致在千分之一水平,这里的统计数据是指只要合并有流感的死亡,全部包含在内。国内流感死亡风险在万分之一,大于65岁死亡风险在千分之一,中国统计流感的死亡,指流感是主要死亡病因,才会被计入。仅从死亡率来看,新冠病毒感染对人类的威胁同流感相类似。网传奥密克戎在多数新冠感染者中属于轻症,于是有部分民众将其与普通流感进行类比了,认为新冠肺炎,不就是大号流感嘛,逐渐地放松了个人防护。
从目前疫情来看,新冠肺炎并不等于大号流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介绍,奥密克戎毒株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造成的社会危害与影响,并没有减轻。虽然COVID-19 和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但是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那么新冠到底有那些特别之处呢?
病毒变异性和致病性
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曾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变异仍无法掌控其特征,预测奥密克戎不会是最后一个新冠病毒变异株,目前对于新变异毒株的致病性、传染性以及对疫苗的逃逸能力等特性尚不明确。世卫组织也表示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新冠病毒将继续进化,引起的危害是不可预估的。
高风险人群基数庞大
据介绍,在新冠确诊患者康复后的回访发现,8%的病人不产生中和性抗体,而产生了中和性抗体的人,机体内抗体的滴度下降很快,这也侧面证实所谓的“群体免疫”并不可取。自去年11月份以来,奥密克戎来袭,无症状感染者显著增加,侧面体现新毒株毒力相对温和,以及较高的全民疫苗接种率。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与全人群相比仍然偏低。而该群体免疫力较低,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的好发人群,他们在感染新冠病毒的病程第二个星期易出现重症。4月7日,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死者年龄中位数为86岁、90%有已知有长期患病史、88%的死者未完成2剂疫苗的接种、96%死亡病例为60岁及以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较低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乘以14亿的人口基数,绝对数就会非常大,带了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不可估量。
新冠长期症状
新冠长期症状指新冠后遗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1]。虽然COVID-19和流感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例如发烧、咳嗽、头痛、恶心腹泻等,但是与流感相比,COVID-19 会引起不同的后遗症,有学者提出新冠病毒会导致患者大脑体积出现萎缩,而萎缩的脑组织与认知功能、嗅觉功能等相关[2]。最近发表在《自然》研究结果也强调了 COVID-19 对大脑及睾丸的有害影响, 发现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体在鼻内攻击会引起相似的睾丸变化。不过这一成果需要进一步调查大脑的变化是可逆的还是永久性的。人们还发现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会增加20种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即使是轻症感染者,其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3]。4月1日杜兰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感染了新冠病毒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展示了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让人们感到惊讶的是:在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感染猴中,它们的脑部竟然也存在脑损伤改变[4],那么我们人类又将是怎样呢?
事实上,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可能应该远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几种。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一项2020年初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住院的1276名新冠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内的健康状况研究,研究者指出患者在出院12个月后,有30%出现呼吸困难,26%出现抑郁、焦虑,还有患者出现肌无力、疲倦、睡眠困难、脱发、关节痛等后遗症。由于以上这些疾病的慢性性质,它们可能会对患者带来长期的影响。
无论是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还是我国目前国情,都不能将新冠肺炎简单的等同于流感,虽然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的数量在增加,死亡率在下降,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新冠的社会危害性在降低,目前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进步,面对变异株的出现,疫苗仍需不断升级改进。面对新冠病毒,我们不仅要关注病毒感染率、重症率的降低,还要关注新冠感染者愈后可能会面临的其他疾病风险,包括生理性和心理性疾病。如今,新一轮全国范围内的疫情仍在发展中,希望我们能提高防护意识,积极配合,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1]. https://www.who.int/zh/director-general/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covid-19---7-october-2021
[2]. Douaud G,Lee S,Alfaro-Almagro F,et al. 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 medRxiv [Preprint]. 2022 Mar 2:2021.06.11.21258690.
[3]. Xie Y,Xu E,Bowe B,et al.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 Nat Med. 2022 Mar;28(3):583-590.
[4]. Rutkai, I., Mayer, M.G., Hellmers, L.M. et al. Neuropathology and virus in brain of SARS-CoV-2 infected non-human primates. Nat Commun 13, 174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