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检测,为您的肾脏保驾护航

作者:石文-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 来源:石文-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 发布时间: 2023-04-19 点击数量:0

慢性肾病包括由糖尿病,高血压等造成的肾脏并发症,已成为危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公敌之一。全世界约有2亿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脏疾病,每年导致至少240万人死亡,我国成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8%。而且这种疾病起病隐匿,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知晓率仅为12.5%,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慢性肾病早诊早治是关键,如果到了后期,疾病的各种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大家熟知的血尿素肌酐检测并不是早期检测指标,如果血尿素肌酐升高了,肾脏功能可能已经消失了一半以上。今天给大家介绍尿蛋白检测,只需要一管尿液,简便快捷,是慢性肾病很好的早期筛查指标。

图24.png

一、蛋白尿的产生和分类

蛋白尿的产生跟尿液生成过程有关。尿液的生成分为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集合管的排泌。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能够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血细胞以及中大分子的蛋白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选择性,不能进入到原尿中。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排泌作用,最终形成了终尿,而小分子蛋白质也几乎被全部重吸收。所以正常终尿中的蛋白含量是非常少的,24h尿液总蛋白仅为30-130mg。

图25.png

当各种原因造成了尿蛋白含量增多,超过了150mg/24h或者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就称为蛋白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蛋白尿的分类。蛋白尿可分为假性蛋白尿和真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顾名思义不是真正的蛋白尿。可能是由于混入了某些东西,例如女性混入了白带,月经血;男性混入了精液,前列腺液。所以留取尿液标本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混入其它物质,最好取中段尿

真性蛋白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就是运动过后,压力大时或者体位变化等原因造成的一过性蛋白尿。跟疾病无关,如果一次检测尿蛋白升高,可以排除这些因素后再复查一次。病理性蛋白尿就是由于疾病原因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病理性蛋白尿都意味着肾脏出了问题。有些是肾脏造成的,例如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蛋白尿;而有些跟肾脏没有关系,由于肾脏之前的原因造成的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等称之为肾前性蛋白尿;肾脏之后的原因例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造成的尿白尿称为肾后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又可根据受损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当肾小球受损较轻,中分子的蛋白例如白蛋白,转铁蛋白等就会进入到尿中,大分子蛋白不能进入到终尿中,此时终尿中以中分子蛋白为主,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当肾小球受损严重时,终尿中除了有中分子蛋白,还出现了大分子蛋白例如免疫球蛋白IGG,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不同种类的蛋白尿,临床诊疗方案不同,那尿蛋白检测能否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是哪一种蛋白尿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尿蛋白检测

尿蛋白检测分为定性定量两种。体检中尿常规中的尿蛋白检测就是定性检测。优点是快速简便,价格低,适合体检和大规模的筛查。但是定性检测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另外由于原理的局限性只能检测白蛋白,如果一个患者是球蛋白增多,检测就是假阴性了。它只能作为初筛实验。通过定性检测我们只知道尿总蛋白升高了,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不知道。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判断是什么种类的蛋白尿呢?有的,尿蛋白定量方法。

图26.png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尿蛋白定量检测。 尿总蛋白定量我们可以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由患者收集24小时内所有的尿液,并记录尿量。测定尿蛋白浓度,利用这两个指标来计算24小时尿蛋白总量和24尿蛋白排泄率。由于收集了24小时内所有的尿量,避免了一时的饮食,饮水,运动等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更为准确。但是它有什么缺点呢?首先要加入防腐剂,一般是甲苯或者二甲苯,我们知道具有致癌性,无论对检验人员还是患者身体都有影响。另外就是需要找合适的容器,合适的存放位置,非常不方便。

图27.png

那有其他的标本类型可以选择吗?随机尿非常方便,随时可以留,但是大家想一下,如果某个时间段喝水多了,或者运动过后大汗淋漓会不会影响结果呢?会有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采用尿蛋白和肌酐的比值,因为在肾功一定的情况下,肌酐排泄稳定,而且也会随着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和尿蛋白产生相同的变化,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这个比值和24小时尿蛋白有很好的相关性。

图28.png

定量检测还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蛋白尿的种类。具体怎样判断呢,这里我们需要给大家介绍几个小帮手。

首先我们请出第一位小帮手:尿微量白蛋白,它是中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由于电荷屏障的作用不能进入原尿中。当肾小球受损较轻时,电荷屏障受损,就出现在了尿液中,此时尿液中以中分子蛋白为主,我们称之为选择性蛋白尿,而微量白蛋白就是电荷屏障受损和选择性蛋白尿的标志蛋白。跟微量白蛋白类似的小伙伴还有转铁蛋白。它也是一种中分子蛋白临床意义也类似。而且由于所带负电荷少,比微量白蛋白更敏感,

第三个小帮手是尿免疫球蛋白IgG,它是一种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由于孔径屏障的存在,不能进入到原尿中,而当肾小球受损严重时,大分子蛋白就进入了终尿中,此时我们称之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IgG就是非选择性蛋白尿的标志物。

前面三位小帮手都是肾小球性蛋白尿的标志物,不仅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还能帮助我们判断受损的严重程度。接下来又到了肾小管。这位小帮手是β2-微球蛋白和α1-微球蛋白,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他们是小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全部在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管受损时,就出现在了终尿中。所以它们是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标志蛋白。这两个小伙伴相比,α1-mG稳定性优于β2-mG且更敏感。

第五位出场的小帮手是κ轻链、ג轻链,也是小分子蛋白,但是它们和肾小管损伤没有关系。而是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浆中的这些小分子蛋白急剧增多,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出现在终尿中,所以这种蛋白尿出现与肾病有关系吗?没有。因为是在肾脏之前的原因造成的,我们称之为称为肾前性。也称为溢出性蛋白尿,为什么呢?蛋白太多了,满的都溢出来了。

最后一位小帮手是α2巨球蛋白,是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一般来说,只有当肾脏严重损伤或者由于肾后的部位例如输尿管膀胱尿道才会出现在终尿中。这个指标与白蛋白的比值可以帮助我们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如果白蛋白正常而α2巨球蛋白升高,说明哪里出问题了是的,肾后出问题了,我们称之为肾后性蛋白尿。

讲了这么多种尿蛋白,这么多种蛋白尿,大家是不是有些混乱?没关系,我们总结一下。

图29.png

三、总结

慢性肾病危害极大,为了加强公众对肾脏疾病的认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通过尿蛋白检测,不仅可以发现肾脏受损的部位,还可以判断严重程度,是肾脏疾病筛查的重要指标。正是:

早期肾病难发现,一管尿液来帮忙

定性定量综合判,部位程度都明了。

图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