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细胞的前世今生
Hi,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诱饵细胞(decoy cells)。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关于我的故事。
诱饵细胞的自白:
正常情况下我诱饵细胞是不存在的,人类在显微镜下并不能看到我。但是当某些患病的人类在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受损或者受抑制的时候,极易感染多瘤病毒科的病毒( Plyoma viru,PV)。此时受感染的人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或尿路上皮细胞会出现特征性变化:细胞胞核明显增大,呈毛玻璃样改变或泡状外观,核质比增高,核偏位,核膜增厚,有时可见核内包涵体。
这一系列变化就是我的典型特征啦,至此,我就诞生了!
为什么叫诱饵细胞呢?
因为在显微镜下,我的形态很像肿瘤细胞,胞体大、胞核大,形态学初学者常会认为我是肿瘤细胞,我可是经常骗到他们哟。
虽然我诞生了,但不代表我会被人类立即发现。因为人类感染多瘤病毒的量、时间节点以及个体差异会导致我出现的数量不等且形态多样化。
当我出现的数量比较少的时候,不够细心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漏检我;当我形态不够典型的时候,遇到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经常把我当做单个核白细胞或者吞噬细胞等,也会造成漏检。
我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被发现的经历:
2019年6月15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其尿液分析仪抓拍的照片里“偶然”看到了我,觉得我的样子很奇怪,遂涂片镜检,在显微镜下我的形态更清晰了。(见图1、2)
图1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诱饵细胞(×1000)
图2 相差显微镜下诱饵细胞(×1000)
工作人员将该尿液标本离心后涂片镜检,我和我的“族人”被聚在了一起,我们特异的形态让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对我产生了兴趣。(见图3、4)
图3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诱饵细胞(×1000)
图4 相差显微镜下诱饵细胞 加绿色滤光片(×1000)
通过翻阅病历,发现此尿液标本来自一位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患儿,他于4周前完成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在正处于等待干细胞植入期。而从6月8日开始,此患儿尿液干化学开始出现潜血阳性,此时尿液非鳞状上皮 >2 p/μl,通过翻阅当时尿液分析仪照片,找到了2个形态跟我很像的细胞,很可能在当时我诱饵细胞就已经出现了哦。(见图5)
图5 6月8日患儿尿液分析检测结果
一周后今天,患儿的尿常规结果进展明显,潜血2+, 尿液非鳞状上皮4.62 p/μl(见图6)。显微镜检下我和我的族人被展露无遗,见上图1〜4所示。
图6 6月15日患儿尿液分析检测结果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我干的“坏事”被揪出来了:原来,人类在各种移植术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受抑制,就会增加感染PV的风险。
例如当肾移植术后感染PV,可以引起移植肾功能损伤,甚至导致PV相关性肾病( Polyomavirus-associated nephropathy,PVAN) ,在人体内PV也可以处于潜伏状态,当免疫力低下或受抑制时PV迅速激活和复制,导致移植肾功能急剧下降甚至丧失。
如果是造血干细胞或者骨髓移植术后感染PV或者潜伏在体内的PV活化,会引起一系列相关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预后。
于是检验科工作人员随即联系患儿管床医生,建议临床完善患儿尿液BK病毒BKV和JCV的核酸检测,几天后多瘤病毒核酸结果回报:BKV结果阳性。见图7:
图7 6月18日患儿尿液多瘤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确认患儿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多瘤病毒尿无疑了。但此时临床医生对于我的出现还未引起相应的重视。
3天后(6月21日)患儿出现尿频、尿痛,小便时可见肉眼血尿,尿液结果见图8:
图8 6月21日患儿尿液分析检测结果
临床马上又取了患儿血液标本做BKV和JCV的核酸,好在结果均<2.00E+3 copy,暂时未出现病毒血症。于是加强对尿液的水化碱化治疗,并辅以药物止痛。
经过跟临床医生沟通,了解到患儿目前宿主抗移植反应强烈,不合适贸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治疗BK病毒感染,目前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对其疗效并不明显,临床上常把降低免疫抑制剂量作为首选干预措施。一般内科治疗包括水化碱化、利尿、膀胱冲洗,止痛。有文献报道抗病毒药物治疗包括西多福韦、来氟米特、喹诺酮类抗生素、人免疫球蛋白,但疗效因人而异且不明确。
由于患儿血尿加重, 6月23日复查BKV,结果见图9:
图9 6月23日患儿尿液多瘤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BKV拷贝数明显增加,患儿肉眼血尿加重且伴有尿频、尿痛,临床加用了酚磺乙胺止血,输注红悬液和血小板等众多措施干预,效果仍不明显。于是经过多番会诊讨论,在严密的免疫抑制剂量调整监控下,临床适当减少了该患儿的免疫抑制剂用量。
一周后(6月30日)患儿肉眼血尿好转,尿常规结果:潜血:++,尿红细胞:257.30/微升,此时尿沉渣镜检仍可见到少量我的同类,尿液BK病毒核酸检测:4.82E+5 copy。
经过后续谨慎的免疫抑制剂量调整和物理、药物双重治疗,该患儿的HC由最严重时的III度逐渐好转直至恢复,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尿沉渣里再也找不到我了,复查患儿尿液BKV均为<2.00E+3 copy。
分析和总结:
本病例就是一起典型的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出现了HC。
根据HC发生时间,可分为早发型(EOHC)和迟发型(LOHC)两种。EOHC多发生于预处理期间或预处理后72小时内,主要与预处理放化疗损伤有关。LOHC多发生于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2周后,多与病毒感染,尤其以BKV和JCV感染与HC发生关系最为密切,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感染也可导致。50%〜100%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尿液中可以检测到BKV,但只有5%〜15%发生HC。Leandro等对209例HSCT术后合并LOCH病人进行分析发现,移植前已有BKV感染或移植后出现BKV感染患者HC发生率均明显升高。Seber等对1908例HSCT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表明,LOCH的发生和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亦密切相关。
BKV是PV的一种,是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小DNA病毒。BKV一般在儿童期通过唾液或支气管感染,但常无症状,此后在人肾脏、输尿管、膀胱上皮细胞处于潜伏状态,在免疫抑制或器官移植后被激活。BKV激活可能与HC、PVAN、输尿管狭窄、肺炎、视网膜炎及脑膜炎有关,但最常见的是导致HC、PVAN
。
目前研究显示,BK病毒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C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针对BKV感染的治疗选择较为有限,同时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现在能有效预防BK病毒再激活的药物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虽然病毒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治疗前景较好,但能否取得预防效应尚不知晓。
今后研究应是尽快明确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BK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前识别这类患者,给予有效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
而通过在尿液标本中查找诱饵细胞,操作简单,取样便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无创且经济,利于临床监测病情且不会加重病人经济负担。尿液标本查找诱饵细胞的方法有:湿片下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镜检、SM活体染色后镜检、瑞姬染色后镜检。见图10〜13。由于诱饵细胞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单个核细胞,尿液沉渣分析仪常将其划入小圆上皮细胞或非鳞状上皮细胞,所以当移植后的患者尿液检测结果出现此两类细胞超出参考范围时,就需要显微镜下复检,以免遗漏诱饵细胞。
图10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诱饵细胞(×1000)
图11 相差显微镜下诱饵细胞 加绿色滤光片(×1000)
图12 SM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诱饵细胞(×1000)
图13 瑞姬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诱饵细胞(×1000)
参考文献:
1. Leandro de Padua Silva, Poliana A Patah, Rima M Saliba,et al. Hemorrhagic cystiti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 is the complex result of BK virus infection, preparative regimen intensity and donor type. Haematologica, 2010, 95(7): 1183-1190.
2. A Seber, X O Shu, T Defor,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emorrhagic cystitis following BMT. Bone Marrow Transplant, 1999, 23(1): 35-40.
3. Seyed Asadollah Mousavi, Vahid Moazed, Niayesh Mohebbi, et al. Conjugated Estrogen in Late-Onset Hemorrhagic Cystitis Associated with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t J Hematol Oncol Stem Cell Res, 2017, 11(1): 13-18.
4. Hamza Yildiz, Erdinc Ercan, Zafer Demirer. Evaluation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Hemorrhagic Cystitis. Urology, 2016, 96: 178.
5. Hilary L Haines, Benjamin L Laskin, Jens Goebel, et al. Blood, and not urine, BK viral load predicts renal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HC following HSCT.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1, 17: 1512-1519.
6. Xin-Chuan Chen, Ting Liu, Jian-Jun L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flunom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BK Virus-Associated Hemorrhagic Cystitis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Acta Haematol, 2013, 130(1): 52-56.
7. 活体染色法在筛查尿液诱饵细胞中的应用.临床检验杂志. 2020, 38(10): 738-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