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科普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麦雪盈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21 点击数量:0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麦雪盈

一位32岁的孕妇,G2P0(怀孕2次,生育0次)。孕34+2周时,因“停经34+2周,自觉胎动减少2天”入院,后经过B超检查发现胎儿已经死亡。而患者定期产检血常规、肝功、甲功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为阴性。其否认既往输血史,否认手术史。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胎死腹中的呢?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下新生儿溶血症。

一、新生儿溶血症

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决定的,如果母亲血型与胎儿血型不一致,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就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作为入侵者,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与胎儿体内的红细胞进行殊死搏斗,导致一位位红细胞战士英勇牺牲,使胎儿或新生儿发生溶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生儿溶血症。常见血型不合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jpg 

二、ABO血型不合

母婴 ABO 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是新生儿溶血症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 O 型孕妇所生的 A 型或 B 型的婴儿。O 型血孕妇血清中的抗 A 或抗 B 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坏,由于入侵者赤手空拳,战斗力较弱,因此尽管引起溶血的发生,但破坏力较小,症状较轻。

2.jpg 

 

三、Rh血型不合

Rh 新生儿溶血症一般发生在母亲为 Rh 阴性,第一胎曾怀有Rh阳性的胎儿,在第二次再次怀上 Rh 阳性胎儿时,母亲体内产生的抗体凶神恶煞地通过胎盘屏障。 这些抗体作为劲敌,一旦出手,其杀伤功力绝对不容小觑。因此尽管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占新生儿溶血比例较低,但往往都非常严重,会导致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应当予以重视。

3.jpg

四、临床表现

新生儿溶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黄疸,严重的溶血可导致胆红素脑病、脑发育不良、脑出血、肺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4.jpg 

 

五、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溶血病患儿在出生早期应检测胆红素,该病可予以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等药物治疗及光照疗法,大多数的ABO血型不合的患儿都是可以治愈的。情况严重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换血疗法等治疗。

5.jpg 

六、产前检验

尽管对新生儿溶血症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新生儿溶血症防大于治,因此,产前的血型基因型检测极为重要。夫妻双方需进行ABO 及 Rh 血型鉴定,IgG 抗 A( B) 效价检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都应当提高警惕。

1.孕妇O型,丈夫为A型或B型者以及新生儿出生后很快或出生后24~36h内出现黄疸。

2.产前检查母体血抗A-IgG或抗B-IgG效价>1∶64,提示胎儿可能发生ABO溶血病,当效价>1∶152时提示病情严重,结合病史应考虑终止妊娠。

3.产妇与新生儿ABO血型不合;脐血血红蛋白<140g/L,胆红素>51μmol/L,网织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增多,出现球型红细胞;直接抗人体球蛋白试验阴性或弱阳性,多数患儿红细胞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

4.产后检查新生儿有无免疫性抗A-IgG或抗B-IgG:当实验室检查抗体释放试验、改良直接抗人体球蛋白试验及游离抗体测定试验等三项中任何一项结果阳性,即可确诊为ABO血型不合。

5.Rh阴性孕妇在妊娠16周时检测血中Rh血型抗体作为基础值,以后每2--4周检测1次,当抗体效价逐渐上升,提示可能发生Rh溶血病。

6.jpg

当我们回顾这个产妇的病史时发现,患者血型为O型,丈夫B型,建卡时测溶血抗B检查为1:64,入院前测溶血抗B检查为1:1024!提示胎儿有严重ABO血型系统溶血发生的危险。最终,还没来得及救治,胎儿已经因为ABO血型系统溶血胎死宫内。

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我们应当做好预防工作,做好应急措施,好好保卫孩子身体里面的红细胞战士。对于新生儿溶血症,一旦确诊,立即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广告.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