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情深,错付结核君——科普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深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毛晓宁 曹科
不少人“谈核色变”,这里的“核”指的是结核。结核感染往往隐匿,不易察觉,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涂片、培养、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等。查找病原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工作中往往难觅结核菌踪迹,致使长时间漏诊;另一方面不少非结核病患者,在无法排除其他疾病时,临床会误认为结核菌感染,导致长时间误诊误治。下面这个案例就是长时间在结核与非结核之间徘徊,始终难于明确诊断。
本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13岁的学龄期男童,于10天前(4.15)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1-2天排1次大便,糊状为主,无脓血;胃纳较差,近期体重下降约2kg。患儿平素体健,既往无特殊。家庭中无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
原因何在? 去医院一探究竟!
求医第一站:4.25---广东某医院 门诊就诊(考虑结核“君”):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尿常规、粪常规等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大量积液。
学龄儿童以腹胀为首发症状,腹部超声发现腹腔大量积液,伴胃纳较差、近期体重下降,其余辅助检查均阴性,根据临床表现联想到是否存在结核杆菌感染?
求医第二站:4.26-5.10---广东某大型三甲妇儿医院住院治疗(寻找结核“君”):
专科检查:腹部:腹膨隆,以上腹部明显,无腹壁静脉曲张,中上腹及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触诊不满意,墨菲氏征阴性。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减弱,2-3次/分,无气过水音,未闻及血管杂音。其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偏高,为48mm/h;PPD、T-spot结果阴性;腹水常规:颜色 黄色 ,透明度 微浊,凝固度 不凝固,白细胞:883*106/L,粘蛋白 弱阳性,白细胞分类:单个核85%,多个核15%;腹水生化、一般细菌涂片、结核菌涂片、结核菌PCR、培养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71.4ng/ml↑、糖类抗原125:75.1U/ml↑,AFP、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鳞状细胞癌抗原均正常。
2、影像学检查:
①上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大量腹腔积液,右中上腹部肠管(横结肠?)炎性改变并钙化,结核?。
②心脏超声、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
3、内镜检查:
①电子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
②电子肠镜:横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明显,伴增生,肠腔狭窄,肠镜不能继续前进,镜检诊断:横结肠炎性狭窄?
临床诊断:1、腹水(待查因);2、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3、横结肠炎性狭窄?
住院期间所做的一系列结核菌有关检查结果均阴性,大量腹水病因未明,给予补充白蛋白、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虽然两个肿瘤标志物结果轻度升高,但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均予以否定。(由于住院2周时间,仍未能明确诊断,家属要求出院。)
求医第三站:5.11---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山路十八弯):
5.11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9.7℃,伴畏寒、寒战,至本院急诊就诊。急查血常规、CRP未见异常。为进一步治疗,拟“腹腔积液(大量)查因”收入感染科住院。
入院查体:双侧颈后可扪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质中,无粘连,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腹部膨隆,以上腹部为主,腹壁静脉无曲张,中上腹及左下腹有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3次/分钟,移动性浊音阳性;余无异常。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腹水常规:红细胞7000*106/L、白细胞512*106/L;腹水生化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89.1ng/ml↑;结合免疫分析、淋巴细胞免疫分析、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未见异常。
2、影像学检查:
①腹部超声:肠壁声像异常,考虑炎症性肠病,腹腔积液(大量),右肾囊肿。
②腹部三位片:大量胸腔积液。
③腹部CT:腹腔大量积液,肝肾体积较小;上腹部肠管内多发钙化影;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临床重点考虑:
1、感染性疾病?:患儿,男,学龄期儿童,以腹胀、腹水为主要表现,伴胃纳变差,近期体重下降,需考虑腹腔感染可能,不除外结核等,但患儿无反复发热,无乏力,无盗汗等中毒症状,外院完善结核相关排查未见结核依据,暂不支持,积极追踪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2、肿瘤性疾病?:患儿以腹胀为主要表现,进行性加重,超声提示腹腔大量积水,腹水检查提示渗出性病变,结合外院及我院肿瘤标志物提示癌胚抗原升高,需考虑肿瘤性疾病可能,但B超、CT暂不提示,积极追踪腹水结果。
杠上结核“君”:临床医生电话联系检验科,沟通患儿以腹水起病、消瘦、影像结肠钙化灶,高度怀疑结核,请检验科仔细查找抗酸杆菌。
于是我们对患儿腹水标本制片进行革兰、抗酸和六胺银染色查找病原菌,并未查见抗酸杆菌,仅偶见真菌孢子,但此结果不能解释患儿病情。既然未能找到确切病原体,报告阴性结果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患儿腹胀原因依旧是个谜团!
虽然患儿腹水常规白细胞数量仅轻度升高,仪器检测结果提示单个核细胞为主,其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呢?观察细胞形态是否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呢?
解开谜团:于是我们加做腹水细胞学检查(瑞吉染色),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腹水涂片中查到少量的异常细胞:成堆分布为主,多数呈腺腔样排列,胞体较大,胞浆量丰富,胞浆云雾状,界限不清,互相融合,胞核一个或多个,胞核大小不一,染色质较细致,部分可见核仁。提示腺癌细胞可能,请结合临床。见图1:
遂立即致电感染科医生,腹水细胞学结果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提示患儿腺癌可能。
随后患儿在5.13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腹膜炎表现,结合检验科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临床医生行剖腹探查术。
术后诊断:1.横结肠占位,2.大网膜弥漫性病变,3.全腹腹膜炎,4.大量腹水
迷雾散尽:病变组织病理诊断:结肠粘液腺癌!
对结核“君”一往情深,终究还是错付!
此病例诊断过程如此曲折,影响因素有二:
1、本病例患儿在外院及本院多次影像学检查中均未能发现占位性病变,可能由于肿瘤组织与肠腔组织相似,且向肠腔内生长,其影像学特征与正常组织相似,导致影像学结果假阴性;电子胃肠镜检查、组织活检是明确胃肠系统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此例患儿肿瘤组织向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狭窄,肠镜检查时未能进入肿瘤组织部位,未成功取材,造成了组织活检结果阴性。
同时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结核相似,以及影像学钙化影的出现、结合患儿体重减轻、腹水的出现,常会诱导临床误认为是肠结核,给临床诊疗带来严重干扰。
2、小儿结直肠癌及其罕见,最常表现为腹痛(80%)、呕吐、便血以及大便形状改变;晚期病人可表现为体重减轻、贫血、食欲不振等;有的患儿以腹胀、腹部肿物、急性腹痛及急性肠梗阻等表现就诊。本患儿仅出现腹胀、腹水、体重减轻症状,造成诊断的延误。
深情错付,引起我们深思:
1、目前大多辅助检查项目均有其优缺点,临床不能唯金标准论。遇到复杂病例,各种检查手段应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可帮助临床少走弯路。
2、患儿的腹水标本在检验科主动加做腹水细胞学检查后,终于发现重要线索:可见符合腺癌细胞形态学特点的异常细胞,这给临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结核“君”是谜障,真正的元凶在于异常细胞!这为后续的剖腹探查术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指针,术后病理结果也印证了检验细胞学检查的重要价值。
3、本病例诊断之曲折主要在于忽略了临床检验形态学的重要性。病程前中期达不到手术指针,无法剖腹探查,多次影像学未能有效提示有占位病变,多次引流的出腹水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但是腹水细胞学却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提示重视体液细胞形态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任东林,袁汉雄,林帝颂,张思奋,罗湛滨. 儿童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附5例报告)[J].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6(03):1-3.
[2]温哲,张金哲,王焕民. 小儿大肠癌—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罕少疾病杂志,2007(01):21-24.
[3]陈昌斌,游洁玉,欧阳文献.小儿肠结核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1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