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状粪便 内有乾坤——科普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深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罗小娟 曹科
当妈前,是个连自己便便都捏鼻子嫌弃的人!
当妈后,变得爱屋及乌,每次宝宝拉了便便都要端着尿不湿左右端详,瞅瞅颜色,揉揉有无粘液脓血,有无奶瓣,再凑到鼻子前闻闻有无恶臭,感觉不正常时还会拿出手机拍照留存,以备不时之需!
但,当幼崽逐渐长大,大小便能自理后,老母亲曾经对待便便的那份认真也随着马桶的一键冲洗溜走了...孩子没有肠道相关的症状时,便不会天天爬到马桶边去研究了。不过都说便便是肠道的晴雨表,不要以为孩子大了都是香蕉便,如果不关注孩子的便便性状,也不跟孩子聊这个有味道的话题,那孩子被寄生虫缠身时老母亲可能还蒙在鼓里。
也许你会说寄生虫感染会磨牙、会肚子疼、会屁股痒,但这不全面,有些寄生虫就能做到让你不痛不痒忽视它,比如今天要讲的原虫。
齐齐,男孩,8岁,因“皮疹三年”寻找过敏原住院,医生常规申请大便检查。
检验人员将黄褐色的糊状便涂片后,在低倍镜下见到少量疑似“白细胞”物,转高倍镜下确认,目标物散在分布,圆形、胞质颗粒纤细、未见明显核结构,疑似脆弱双核阿米巴(图1A),部分目标物中央有一透亮大空泡,周边见数个颗粒状小核,形态符合空泡型人芽囊原虫(图2A)。
取少量粪便与生理盐水混匀,涂片自然晾干,行瑞-吉染色,油镜下见典型脆弱双核阿米巴(图1B)和人芽囊原虫(图2B)。
跟医生沟通询问家长,得知孩子除皮疹外无任何不适,再次询问孩子才知近半年拉的都是糊状便,而当妈的一无所知。因查出的两种原虫传播途径均为粪-口传播,可有混合和家庭聚集性感染现象,检验人员主动与齐齐妈妈沟通,了解到5岁妹妹、爷爷及奶奶也时常拉不成形粪便,于是建议进行全家普查。经检查,患儿妹妹、爷爷及奶奶3人粪便中均检出较多脆弱双核阿米巴和人芽囊原虫,而奶奶的粪便中还同时检出了蛲虫雌虫(图3)。
那为什么糊状便中竟暗藏原虫呢?
脆弱双核阿米巴和人芽囊原虫均是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均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可引起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粪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感染虫体数量及机体抵抗力有关。
在这里也提醒检验人员,生理盐水涂片检查时,脆弱双核阿米巴遇冷后会迅速缩成圆球形,极易与白细胞混淆,导致误诊。因此,需要检验人员具有熟练的形态鉴别能力,提高对原虫形态的识别。
生理盐水涂片时,白细胞有聚集黏连现象,胞质内有粗大颗粒,核通常较多、明显;脆弱双核阿米巴独立不黏附,颗粒状内质细致,核若隐若现,呈2或1个;人芽囊原虫则需要与淀粉颗粒、脂肪球、白细胞、脆弱双核阿米巴等相鉴别,必要时可通过碘染、瑞-吉染色、三色染色、铁苏木素染色进行鉴别。
齐齐家庭中出现了原虫聚集性感染,在这里也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很重要,饭前和便后洗手,一个也不能少。另外,儿童和成人正常情况下都应该是香蕉状便,妈妈们时不时也要重操旧业去关注孩子的大便,当大便长期不成形时,有原虫感染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