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血常规大课堂--2022科普散文大赛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张国文、王友基
去医院看病,大家一定会有个疑问,为啥医生动不动就让我们去做血常规。。。血常规是啥?有啥作用?化验单上一堆看不懂的英文和数字都代表了什么?
今天就由我带各位探至一二。
图1 复杂的血常规报告
化验单上项目繁多,什么RDW-SD的,又什么RDW-CV的,读起来很绕口,翻译也难知其意。不过,就咱们普通老百姓而言,熟知每个项目难度有点大且没多大必要,看一份血常规化验单,我们只需要了解这几个项目就行了: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血常规中,分析红细胞通常采用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计数。红细胞减少是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血红蛋白减少程度能反映贫血的程度。临床上,贫血常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等。贫血的原因有许多,比如缺少造血原料、失血过多或者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挫等。红细胞增多也不好,比如说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看起来红光满面容光焕发,实则私下也不好受,需要及时接受治疗。
再来隆重介绍白细胞。
白细胞不是一个单一的细胞群,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白细胞是保卫人体的“勇士”,当人体被细菌等病原体侵害,它总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与病原体斗个你死我活。
白细胞升高往往提示可能有感染。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情况下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可以不同,比如寄生虫感染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细菌感染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多。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升高有利于判断病情轻重,对临床医生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大幅减少往往提示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伤寒等是常见的病因。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身体缺乏白细胞保护,被各种致病菌侵袭致病的几率大幅增加,得更加小心的保护自己,比如说自我隔离、对贴身衣物床单每日更换并消毒等。
最后再来聊聊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别看它最小,但功能可不小。其主要功能就是止血,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成群结队一股脑地涌上,封闭伤口以止血。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增加出血的倾向,常表现为伤口的止血速度减慢、皮下出血、黏膜出血等。这一说来,那血小板岂不是越多越好?错,举个例子:长时间无诱因的血小板增多有可能是肿瘤性疾病。
最后,做个小提示。
(1)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体差异性还是挺大的,比如高原人的血红蛋白就比平原地区的人多。
(2)电脑仪器不是时刻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有时候傻了,可能导致测出的数值与标准值有所差异。不要惊慌,少量的上升或下降并没有太多的临床价值。
(3)血常规只是辅助检查,并不能准确判断出你的小毛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