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阴影下的血小板减少
午间休息的时候,单位最热闹的地方要数餐室:男男女女围着餐台,男人聊股票、聊球赛、聊楼价……,女人聊孩子、聊化妆、聊美食……,不时发出夸张的笑声。吃饱喝足的人们也不舍得离开,将餐椅让给后来者,自己端着一杯热茶站在后面,一边消食,一边笑着听八卦。
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这种惯见的场景消失了。
留在餐室的两人,宛如数月前俄罗斯总统普金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克里姆林宫的会晤:各自占据了长方形餐台的两端,力求最远的距离;默默的铲着饭往嘴里送,眼中的欲语还休明明昭示着这两人平时的契合。
更多的人撤离到了通风的外阳台上,隔着几米或坐或站,迎着户外的寒风往嘴里塞着并不热乎的食物,吃完后飞速的戴上了防护口罩。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聚集,戴口罩,新冠远离我!
是的,这段时间,亲眼目睹的“羊圈”已经在明显扩张,发烧的、咳嗽的、全身无力葛优瘫在家里的;最严重的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带着氧气面罩、接着呼吸机甚至上着那高大上的“ECMO”。
这个兔年的春节,年老体弱者更象“过劫”。
92岁高龄的赖爷爷,不幸进了“羊圈”。2023年1月21日,大年初一,在这普天同庆、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重症监护室里的赖爷爷,血小板创下了历史新低:PLT 17×109/L。
血小板低有什么危险呢?
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轻者可引起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者(血小板常<20×109/L)可有内脏(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等部位)出血,表现为便血、咯血和血尿,甚至可发生危及生命的颅内出血。
血小板太低怎么办啊?医生当然要找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根治;但迫在眉睫的是输注血小板,防止内出血!
血站面对血荒,压力山大啊!电视剧《狂飙》里,黑社会押着受害人,一天献上两三次,那叫知法犯法、草菅人命!
献血小板和献血是有区别的:献血是献全血,通过静脉血管将体内的血液放出,每次献血200-400ml,献血间隔期半年。献血小板是成分献血,需要用到特殊的血小板分离机,将健康人的血小板分离出来,而血浆、红细胞则回输给献血者,献血小板间隔期在三个月到四个月之间;血小板输注主要针对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有效的提高血小板的浓度。
回想新冠十大酷刑:水泥封鼻、无麻醉开颅…..,并没有血小板减少这项啊,咋回事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赖爷爷的情况:
赖爷爷刚入院时做血常规检测,显示血小板152×109/L,按照成人血小板参考区间(125∽350)×109/L,很显然,这是一个还不错的数值。
但是,随着赖爷爷病情进展,出现了感染性休克,血小板也降到了104×109/L;而随着感染加重,赖爷爷的各项指标更加异常,出现了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小板更是降至17×109/L。
重症和非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重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大,常伴有基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重症患者常伴有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原来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血小板减少几率较高,减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病毒、细菌、疟原虫等致病微生物均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研究证实,感染导致的高凝状态是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病毒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一般在1到2周内就可以恢复正常。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如果合并血小板减少,可以提示此类患者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更高。
血小板的输注为医生争取了时间,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赖爷爷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心不慌了、气不喘了、血小板是芝麻开花天天升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各位居家隔离治疗的“喜羊羊”“美羊羊”,阳康后血小板是否正常?身体有没有恢复?可以到各大医院阳康门诊咨询,做个阳康体检套餐,详细了解身体机能情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3,16(1):1-9.
2. 许晓兰,王海霞,吴晓燕等.早期感染性休克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中华危急重急救医学,2021,33(8):938-943.
3. 何梦璋,杨崇艳,吴雄婷等.重症和非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21,9(2):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