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高的启示

作者:郑春毅--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 来源:郑春毅--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4-19 点击数量:0

郑春毅

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例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我们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此类的病例,本文分析其增多的原因。从具体一病例分析入手,展开深入的分析讨论。引起人体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减少的是:当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阻止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从而使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增多的是:嗜酸细胞增多相关性疾病、寄生虫病、免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某些皮肤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慢性胰腺炎、嗜酸细胞胃肠炎、胸腹水、恶性肿瘤、原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及嗜酸细胞增多性血液病、肺嗜酸细胞浸润症(PIE)等,还有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宗旨是在提倡人们应有科学的生活观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1 病例资料

   该患者男性,43岁,反复间断发热1月余,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症状,热峰最高达39.0,来本院接受治疗。

2 病例分析

查体:该患者的精神状态、胃纳、睡眠自感质量均良好,其大小便未见异常;双肺部呼吸音清晰正常,未闻及有干湿性啰音症状;T:37.1℃,P:96次/分,R:20次/分,BP:119/mmHg,心律齐,心音有力,其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检出。但近日伴有全身肌肉酸痛,有乏力和畏寒情况,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情况。  

实验室检查:本患者多次血常规检查,都提示有白细胞数量增高现象,分类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嗜酸粒细胞#(EO#)结果为11.46*10~9/L,以成熟分叶嗜酸性粒细胞为主,最多占66.4%,仪器报警信息也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从而进一步人工镜检复查。

下图是患者血常规的检查结果。

 ②外周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本病例外周血瑞氏染色涂片,可见成熟型嗜酸性粒细胞分布明显增多,占67%,该类细胞形态正常,胞体呈圆形,大小较一致,直径约为13-15μm,略大于中性粒细胞,胞核呈分叶形为2~4叶,染色质较粗糙,染成紫红色。细胞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排列较紧密且折光性强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数量和血小板形态、数量大致正常。

下图是经过瑞氏染色的外周血涂片镜检结果。

3 诊断方法

本患者主诉以往有食用未经煮熟的鱼肉食物的情况,随后有反复间断发热现象,且多次血常规检查显示嗜酸细胞增多未引起重视,未进行正规治疗,在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畏寒等症状后就诊治疗。

根据血常规、肝功能全套、乙肝感染指标、免疫肿瘤指标、肺炎4项、肝吸虫抗体IgG、弓形虫,以及影像学X线、超声检查和MR检查综合分析诊断,结合患者有生食鱼肉经历,临床症状表现明显,有发热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畏寒等症状,通过血常规分析精准报告和镜检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可见每个视野下都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的现象,有这一明确的血细胞形态学的证据,同时利用外周血涂片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过碘酸-雪夫反应(糖原染色,PAS)呈阴性,酸性磷酸酶染色(ACP)呈阴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化学染色(NAP)嗜酸性粒细胞呈阴性(患者不同意做骨穿)。再结合肝功能损害的详细指标和影像学的诊断报告结果等,可排除其它疾病,诊断为肝寄生虫病。经过病区医生的细心、精准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4 讨论总结

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比较多,例如有过敏性疾病、皮肤病、药物反应等原因。在临床中嗜酸细胞增高病例较为常见到,主要是人体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密切关连,其中寄生虫性疾病感染导致嗜酸细胞增高的病例占比较高,如一部分人喜欢食用生鱼、生虾等生食物,但都忽视了水源污染和环境卫生的问题,最终危害身体健康。寄生虫总是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只是有时寄生虫并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活跃,但是由于人们对日常的某些健康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不够重视,容易导致寄生虫在人体内猖獗生长。

本文着重提醒人们珍惜生命,注意饮食健康,不食野生和不经过煮熟的食物,减少、避免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大家健健康康才是真正的社会健康。